- 无标题文档
查看论文信息

论文题名(中文):

 古代中韩中秋节历史演变与内涵    

作者:

 翟渊潘    

学号:

 2016010054    

保密级别:

 公开    

论文语种:

 chi    

学科代码:

 060105    

学科名称:

 专门史    

学生类型:

 硕士    

学位:

 历史学硕士    

院系: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专门史    

第一导师姓名:

 李东辉    

第一导师学校:

 延边大学    

论文完成日期:

 2019-05-13    

论文答辩日期:

 2019-05-17    

论文题名(外文):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nd the Chuseok in Ancient    

关键词(中文):

 中秋节 秋夕 历史演变 文化内涵    

关键词(外文):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e Chuseok historical evolution cultural connotations    

论文文摘(中文):

                                              摘要

       中秋节和秋夕作为中韩两国代表性的岁时节日,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二者虽有着不同的由来,具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但由于古代中韩两国交往频繁,二者节日民俗事象和文化内涵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存在着相似之处。关于古代中秋节和秋夕的研究有利于深入剖析当时古代中韩两国民众的社会生活、精神世界和两国历史文化的往来。

      本论文以中韩两国现存的主要岁时风俗志为基本资料,辅之以官方记录史料,并搜集文人诗歌文集相关文献,以由来、确立与成熟为时间顺序对中秋节与秋夕的历史演变过程、具体节日民俗事象与文化内涵进行系统梳理,以此来探求共处东亚文化圈的中韩两国在岁时节日习俗与节日文化内涵方面的异同点。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目的与意义,及中国与韩国学界相关的主要研究动态,为正文展开叙述做出铺垫。

      第二章主要阐述古代中秋节与秋夕的历史演变。首先,依据相关古籍史料,以朝代为节点,按照时间顺序,将中秋节和秋夕分别在形成、官方确立和成熟等时期出现的特点进行阐述,以此揭示中国中秋节和韩国秋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演变及其特点。

      第三章主要梳理和比较了中秋节与秋夕的具体节日事象。对中秋节与秋夕具体的节日事象进行整理和展现,并分析各个节日事象出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层面的原因。

      第四章阐述了古代中秋节与秋夕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在这一部分通过对具体节日事象的分析来展现古代中韩两国在月崇拜思想、祖先崇拜思想、团圆观念、村落意识及节日里的女性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异同点。

      第五章为结论。对上述各个章节进行综合总结,从历史民俗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中秋节和韩国秋夕以历史演变顺序进行梳理研究,加深对二者的具体节日事象及历史文化内涵的认识,增强对中秋节和秋夕文化内涵差异的理解,并具体掌握中秋节和秋夕完整的历史系统。

文摘(外文):

                                           Abstract

     As representative of the Chinese and Korean festival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nd the Chuseok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onnotations. Although the two have different origins and have their own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due to the frequent exchanges between ancient China and South Korea, their festival customs and festival connotations have similarities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study on the ancient Mid-Autumn Festival and the Chuseok is conducive to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two countries and the social and spiritual world of the ancient two peoples.

    This thesis takes the existing age-old customs of China and South Korea as the basic data, supplemented by the official records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collect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the literati poetry anthology, with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as the chronological order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nd the Chuseok.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stival events and ideological connotation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Korean countries in the Chinese cultural circle in terms of custom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It mainly expounds the research purpose, significance an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trends related to this thesis, paving the way for the text.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expound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nd the Chuseok. According to the chronological ord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nd the Chuseok in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are elaborated and compared to reveal the evol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Mid-Autumn Festival and the Korean the Chuseok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expound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nd the Chuseok. Firstly, the customs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nd the Chuseok are sorted out,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each custom are analyzed. Then, the ideological culture behind it is deeply explored. Finally, the customs similar to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nd the Chuseok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fourth chapter expound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Mid-Autumn Festival and the Chuseok.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festival custom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ncient Chinese and Korean countries in terms of monthly worship, ancestor worship, reunion, village consciousness and feminine culture in the festival are revealed.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 the above chap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folklore, compare the Chinese Mid-Autumn Festival and the Korean Autumn Festival in the order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stom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 two, and further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a and South Korea.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ing the differences in national festival culture.

Key word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e Chuseok; historical evolution; cultural connotations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文献类:
[1](宋)吴自牧:《梦梁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
[2](宋)罗烨:《醉翁谈录》[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3](宋)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
[4](唐)魏徵等:《隋书》卷81《东夷》[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
[5](唐)李延寿:《北史》卷94《新罗》[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6](后晋)刘昫:《旧唐书》卷199《东夷·新罗》[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7]《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8](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
[9](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
[10](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北京:商业出版社,1982年。
[11](明)沈榜:《宛署杂记》[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
[12](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M],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13](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48《乐考二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14](清)顾禄:《清嘉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
[15](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16](晋)葛洪:《西京杂记》[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
[17](清)顾禄:《清代史料笔记丛刊·清嘉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18](韩)金富轼:《三国史记》[M],台北:东方文化书局1971年。
[19](朝鲜王朝)陶厓,洪锡谟,敬敷:《东国岁时记》[M],首尔:民俗苑民俗学会颁布处,1985年。
[20](朝鲜王朝)金迈淳:《洌阳岁时记》[M],首尔:民俗苑民俗学会颁布处,1985年。
[21](日)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著作类:
[1]沈琨、张茂华:《民俗趣谈》[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3年。
[2]韩养民、郭兴文:《中国古代节日风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3]张宏庸:《茶的礼俗》[M],台北:茶文学出版社,1987年。
[4]张宇澄:《香艳丛书·元氏掖庭记》[M],上海:上海书店,1991年。
[5]乔继堂:《中国岁时礼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
[6]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7]巫瑞书:《南方传统节日与楚文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8]杨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9]吴玉贵:《中国风俗通史·隋唐五代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10]张勃:《唐代节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11]彭国梁、杨里昂:《我们的中秋》[M],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
[12]翁敏华:《中日韩戏剧文化因缘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
[13]乔继堂:《细说中国节——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内涵》[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年。
[14]冯骥才:《我们的节日.中秋》[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年。
[15]孙雪岩:《韩国秋夕的文化展演与功能呈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16]舒静庐:《节日礼仪》[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
[17]俞成云:《韩国文化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18]高天星:《中国民俗节日文化丛书·中秋节》[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
[19]程健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中秋习俗的文化阐释》[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7年。
[20](韩)崔常寿:《韩国的岁时风俗》[M],首尔:弘仁文化社,1960年。
[21](韩)崔南善:《朝鲜常识问答》[M],首尔:三星文化财团,1972年。
[22](韩)姜舞鹤:《韩国岁时风俗记》[M],首尔:东湖书馆,1981年。
[23](韩)张筹根:《韩国的岁时风俗》[M],首尔:萤雪出版社,1984年。
[24](韩)任东权:《韩国岁时风俗研究》[M],首尔:集文堂,1985年。
[25](韩)张正龙:《韩中岁时风俗及歌谣研究》[M],首尔:集文堂,1988年。
[26](韩)罗胜满:《强羌水越来》[M],首尔:韩国国立文化财研究所,2004年。
期刊论文类:
[1]容肇祖:《中秋的起源和唐代的传说》[J],《民俗》,1928年第32期,
[2]白寿彝:《民族学与历史学》[J],《思想战线》,1985年第1期。
[3]杨琳:《中秋节的起源》[J],《寻根》,1997年第4期。
[4]李啸虎:《月亮及月神崇拜》[J],《科技潮》,1998年第11期。
[5]牟元珪:《韩国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特征——以个案研究为中心》[C],《韩国学论文集》(第八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6]玄松南:《韩国传统农耕文化:收获季节的农耕习俗——荐新祭》[J],《中国稻米》,2002年第4期。
[7]张燕:《中秋节溯源五说》[J],《保健医苑》,2003年第5期。
[8]郭明志:《中秋节民俗的诗意阐释》[J],《学术交流》,2003年地10期。
[9]刘德增:《中秋节源自新罗考》[J],《文史哲》,2003年第6期。
[10]萧放:《中秋节的历史流传、变化及当代意义》[J],《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5期。
[11]杨择:《中秋节起源》[J],《江淮》,2004年第9期。
[12]王志振:《中秋节的由来》[J],《党的建设》,2004年第9期。
[13]张长植:《韩国国家节庆假日与传统岁时风俗之变化》[J],《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2期。
[14]陈骞:《节日的变动趋势》[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1期。
[15]熊海英:《中秋节及其节俗内涵在唐宋时期的兴起与流变》[J],《复旦学报》,2005年6期。
[16]程蔷:《民俗节日的继承和演变》[J],《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7]孔润常:《中秋节饮食习俗》[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6年第10期。
[18]萧放:《18-19世纪中韩“岁时记”及岁时民俗比较》[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19]李吟雪:《韩国人的中秋》[J],《现代人才》,2008年第2期。
[20]王颖:《中秋节的起源与中秋月的文化意象》[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1期。
[21]张远桃:《国外的中秋节》[J],《新农村》,2008年第9期。
[22]郭石磊:《韩国中秋节文化略考》[J],《价值工程》,2011年第1期。
[23]潘畅和、朴晋康:《韩国儒教丧礼文化的确立及其生死观》[J],《延边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24]田利红:《月神及月崇拜探微》[J],《新余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25]唐娟:《简议传统节日的文化变迁——以八月十五中秋节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26]王兰兰:《中秋节起源与形成新论》[J],《宁夏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27]朱恩庆:《中韩饮食文化对比研究——以中秋节的饮食文化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3年第6期。
[28]连佳:《中国明代祭祀礼仪在韩国的传播与影响——以当代韩国秋夕茶礼为例》[J],《民俗研究》,2014年第5期。
[29]张宇柔、邓梓莹:《中韩传统节日文化对比考察——以中秋节为例》[J],《科技视界》,2017年第2期。
[30]尹允镇:《与中国民俗节有关的高丽汉诗研究——以收录在<东文选>中的汉诗为中心》[C],《韩国研究论丛》(第三十四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
[31]张舰戈:《宋代中秋节日内涵演变考》[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32](韩)林宣佑:《韩国秋夕的社会文化内涵、功能及其传承意义》[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33](韩)金英模:《秋夕》[J],《当代韩国》,1994年第3期。
[34](韩)林在海:《岁时风俗和祈祷丰收的民俗游艺的生产性》[J],《高丽亚那》,1995年第4期。
[35](韩)金光彦:《拔河的风俗及有关的民俗资料》[J],《高丽亚那》,1995年第4期。
[36](韩)任东权:《韩国民俗游艺的特点和继承》[J],《高丽亚那》,1995年第4期。
[37](韩)尹德仁:《江原地区的秋夕祭礼饮食研究》[J],《关大论文集》,1996年第1期。
[38](韩)安承模:《关于韩民族与农耕文化起源的批判小考》[C],人文研究论文集第2辑,1997年。
[39](韩)杨金平:《韩中两国中秋节相关比较研究》[J],《韩国民俗与文化》(15辑),2010年。
[40](韩)金时晃、赵炫柱:《秋夕祭祀的意义与现实化方案》,《东洋礼学》第27辑,2012年。
学位论文类:
[1]谢婉若:《古代月神话与月崇拜研究》[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年。
[2]李东秦:《中秋节与月崇拜》[D],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3]孙雪岩:《韩国秋夕的文化变迁与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
[4]刘鑫:《中韩传统节日对比及教学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5](韩)安性老:《韩国的传统节日·关于接受春节和秋夕的典礼的研究》[D],水原天主教大学硕士论文,1991年。
[6](韩)卞诚秀:《韩国固有名节春节与秋夕的正确典礼举行》[D],釜山天主教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7](韩)金志暎:《韩中名节文化比较研究》[D],京畿大学教育大学院,2006年。
[8](韩)崔正善:《对古代岁时·节日饮食的考察》[D],高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9](韩)申熙裼:《中韩传统节日比较及其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
[10](韩)刘霄虹:《韩中岁时风俗比较研究》[D],公州大学博士论文,2017年。
开放日期:

 2019-06-05    

无标题文档